学校事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学校事务 >> 正文

关于印发华侨大学为侨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9-18    作者:     来源:     点击:

关于印发华侨大学为侨服务“十三五”

专项规划的通知

学校各单位:

现将《华侨大学为侨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 侨 大 学

2017年6月11日

华侨大学为侨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的新时期,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支持港澳巩固发展新优势,拓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阶段,海内外华侨华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华人、港澳台侨胞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华侨大学因侨而立、为侨服务,将始终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推行“名校+侨校”战略,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把为侨服务工作融入到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去。为侨服务工作是华侨大学“十三五”期间高水平大学建设关键时期的首要工作之一。

据此,华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华侨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重大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华侨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切实推动国务院侨办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民心相通人脉涵养计划”“丝路建设海外双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沿线华文媒体协作网”三大人文交流计划,提高华侨大学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和港澳台地区合作发展的能力,推动为侨服务工作内涵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国务院侨办的领导下,在中央、省、市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华侨大学将进一步通过不懈努力,按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要求,坚持服务全局、坚持为侨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紧紧围绕为侨服务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利用学校紧密联系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的优势,积极推进海外华文教育,积极参与侨务公共外交,推动华侨华人以各种形式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建设。华侨大学将努力汇聚一切力量,凝聚侨心侨力,成为海外侨胞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贴心人,成为侨务工作实干家的摇篮,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增进中外交流合作、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同圆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十三五”期间为侨服务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际环境变化与侨情侨务形势变化为学校加快为侨服务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一步加速,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形势和海外侨情侨务形势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顺应这种变化,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已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也为国内涉侨机构特别是为我校作为侨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为侨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高等教育加速改革,为学校强化内涵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随着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和新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实施,更对高等教育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之间的发展竞争和教育资源的配置面临重新“洗牌”。学校在“十三五”期间若能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突出特色、强化内涵,特别是在国际化发展上率先突破,必能把握先机,实现跨越发展。

3.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福建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将进一步要求加快推动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将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这对在闽高校的发展也提出了新任务、新需求。作为福建省内的两所部属高校之一,学校应把握福建省经济结构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主动适应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特色和优势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于地方发展,并以此促进学校自身加速发展。

4.学校“十二五”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为侨服务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整体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为侨服务能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校领导班子已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团结奋进、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坚强领导集体。全校上下已形成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这为“十三五”期间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学校已形成的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优势品牌,在海外具有广泛影响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直接推动了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大发展。作为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的高校,学校一直以来在对外办学、华文教育和境外生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传统优势,并在海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学校若能够把握新形势下华文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特征,在已有华文教育优势品牌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华文教育,加强涉侨理论研究,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积极参与侨务公共外交等,必能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海外影响力,为学校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总之,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要成就的基础上,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应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优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内涵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努力把华侨大学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

(二)“十三五”为侨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1.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将给学校办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国家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将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注重高校内涵建设发展,而高校的招生规模则会相对稳定,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规模也不再扩大,这将给我校的招生工作、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我校目前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而现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决定了我校很难大幅度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这必然对学校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2.高校教育国际化将严重影响学校招生,使我校巩固华文教育优势品牌更加困难。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境外众多名校到境内争抢优秀生源,开设全外语班、双语学习班、研究生班等;国内高校也越来越注重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吸引外来生源,分享、甚至抢占我校原有的国际教育市场份额,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境外招生权的逐步放开,国内不少名校纷纷涉足华文教育领域,先后到境外争抢优秀生源,这使得我校保持华文教育品牌优势的难度增大,海外招收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我校海外华文教育的推广,制约我校境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学校“十二五”发展中存在的薄弱方面,为“十三五”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

学校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与薄弱方面: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科建设水平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拥有的国内一流水平学科较少,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加大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增强;学校为侨服务能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任教师,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学校生师比例偏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待提升,与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尚需进一步加强,筹备的各种形式的海外合作办学或独立办学需加快推进。以上都是学校在“十二五”发展中突显出来的问题与薄弱方面,亟待在“十三五”期间加以有效解决。

4.学校办学经费紧缺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厦门校区继续建设和泉州校区持续改造以及校园各项基本建设优化完善等,都需大量的经费投入。学校为侨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使命进一步增强,探索异地办学,甚至是海外办学的任务加重,有可能进一步造成学校办学经费的较大缺口和困难,这些,都会成为学校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十三五”期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关键阶段,相信经过全校上下同心协力,定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和保障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

四、华侨大学为侨服务行动部署

(一)全面拓展和提升华文教育

1.围绕国家战略建设,逐步落实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的“大华文教育”理念。

根据国务院侨办“丝路建设海外双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部署,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华文教育学科建设,为完善华文教育体系提供学科支撑,扩展和提升学科影响力。以“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加强华文教育调查研究团队、华语本体研究团队、华文教育理论研究团队、中华文化及传播研究团队建设。开展海外华文教育调查,特别是开展“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十一个国家华文教育状况调查。组织搜集海外华文教育信息,继续做好《世界华文教育年鉴》等的编撰,为全面拓展和提升华文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提升面向华侨聚集地区的华文教育施教体系。

研究制定华文学校办学、华文教师水平和华裔青少年中文水平测试标准,组织研发华文教育教学大纲、华文教材编写大纲等教材大纲,帮助海外华文学校办学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华文教育教材建设,编写代表性的国别化教材。成立《中文》修订小组,研究面向海外华文教育特点,开展对应教材的编写修订。着手研发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教学资源,研发优秀课件、读物、音像资源、电子游戏等,丰富华文教育的多种教学表现形式。

3.加强本土化和可持续化华文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继续办好学校华文教育本科、研究生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多形式、多渠道、多专题办好海外华文师资短期培训及“华文教育教师研习班”“华文教育校长研习班”等华文教育品牌项目。

4.努力拓展建设一批华文教育海外基地。

配合学校国际化办学战略的实施,积极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海外华文教育办学空间,使其成为辐射当地的华文教育以及华裔青少年接受华文教育的主体力量和支撑平台。加快建设办好“东盟普吉泰华学校”“华侨大学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中文电视台中文教学节目”等项目,不断拓展华文教育在海外华侨居住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到2020年,华侨大学与泰国吞武里大学创办的中文教学栏目制作播出260期节目,辐射东盟国家500万个家庭。

5.进一步打造和提升华文教育推广和网络教育实践品牌。

继续承办好“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等品牌项目,提升品牌内涵,提高活动效果。积极推进“互联网+华文教育”工程。加强网络原创产品研发,持续打造内容丰富的“网上课堂”“客厅中文学校”,更好地满足海外华校师生学习中华语言文化需求。到2020年,“中华文化大乐园夏(冬)令营”的培训国家达到3个,培训人数达到3000人。

(二)深化推动开展侨务公共外交

1.办好“外国政府官员学习班”“海丝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训项目”。 继续为泰国、菲律宾、印尼、安哥拉等“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培养高级汉语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增加“海丝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训项目”,为促进人才所在国家与中国的友好交流合作及海外华侨华人在外的繁荣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继续打造华侨大学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华文教育知名品牌和侨务公共外交品牌,涵养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持续互动、加强和拓展多元外交的有益人才。到2020年,“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海丝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训项目”的培训国家达到10个,培训人数超过800人,“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培训人数达到150人。

2.加强与海外华侨居住地区国家主流社会的交流。

继续深化和拓展与泰国王室、议会及泰中文化经济协会的友谊,继续与泰国国家研究院合作,共同举办“中泰战略研讨会”,加强中泰民间往来与学术交流。继续发挥好印尼校董的桥梁作用,借助泛华学院平台,积极推动与印尼有关政府部门就旅游、商务人才培养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邀请海外华侨聚集地区国家的政府、大学、社会知名人士、著名侨领、成功华侨华人代表来校访问,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继续举办海外侨社侨领骨干培训班、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习班、海外华裔新生代企业家培训、新侨培训、侨商培训等,促进海外侨社建设,服务海外华侨华人。

3.畅通与学校驻地外国领事馆交流渠道。

便捷学校与这些国家多层次、多途径的交流合作。积极配合国务院侨办和省市外办开展对外交往,积极接待外国政府相关部门、高校、民间团体、媒体机构等借访闽之机顺访学校,向外界展示学校面貌,扩大学校海外影响。

4.加强海外华侨聚集国家地区的校友会组织网络建设和校董增聘工作。

不断涵养高端侨务资源,不断完善、拓展全球校友会组织网络,重点加强菲律宾、缅甸、越南中东及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校友的联络和校友会筹建工作,服务学校建设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校董、校友智力资源、政商人脉关系等资源优势,收集国情、外交等侨情信息,为国家面向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外交及文化交流,为拓展与沿线国家侨务公共外交提供支持。

5.统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为侨服务。

利用学校的海外资源优势,促进福建、厦门、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高层互访、民间交往和科技商贸往来。整合协同各方力量,大力支持泉州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支持厦门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相互支撑、融合。为福建、厦门、泉州在侨务工作中发挥战略作用提供智力支持、人才培养汇聚、文化形象塑造传播等服务。

(三)打造服务国家侨务工作新型智库和学术高地

1.打造国内侨务理论、公共外交研究学术高地。

进一步整合学科优势,以国际关系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为依托,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筹开展与为侨服务密切相关的前沿性课题研究。整合海内外资源,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泰国国家研究院等开展国际合作,为侨务工作提供战略理论和智力支持。继续加强国际关系研究院、侨务公共外交研究所、泰国研究所等的建设,并积极筹划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和区域历史、文化等相关研究机构,及时把握国际形势变化对华侨华人的影响,分析周边国家的社情、侨情变化趋势、规律,探讨国家国际战略与外交战略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政策等,特别是梳理侨务公共外交的发展动向和规律、积极参与涉侨政策法规制定等,为国家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政策咨询、理论支撑等,打造国家侨务工作新型智库和学术高地。到2020年,计划完成55个以上国家的调研工作,出版华文教育国别研究报告;出版《世界华文教育年鉴》《华文教育国别史》《世界华文教学》等华文教育系列丛书。

2.打造侨务理论高端智库。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对外重大战略。整合海外华侨华人智力资源优势,参与中联部组织的“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整合现有的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福建基地、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华文教育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华商研究院(华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华侨华人信息中心等,打造多个起点高、基础实、开放性的在海内外具有领先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的侨务理论和华侨华人研究平台。继续编辑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增加“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启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研究报告(蓝皮书)系列的编辑出版工作。启动推进“华侨华人·中外关系书系”出版工作,将“一带一路”相关专题的论著作为重点收录。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和侨情调研,重点调研并跟踪“海丝”沿线国家的国情变化和侨情动态,编写相关信息报告,为国家加强侨务工作,发挥侨力资源优势,服务和推进“一带一路”工作,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国家侨务政策和侨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3.完善“全球华侨华人网”和全球华侨华人数据库建设。

继续打造全球华人网络交流与服务平台,建设“一带一路”网络信息发布、讨论平台,凝聚全球华侨华人对国家战略的支持和共识,形成全球华侨华人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交流、融通的氛围。协调校内外力量,落实全球华侨华人数据库建设,推进华商数据库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研究,特别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搜集、整理、挖掘相关数据,打造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海外华商全球发展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国家有关部门全面掌握海外华商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信息,帮助开展侨务工作、深化国内招商引资、促进海外华商健康发展服务。

4.承担侨务研究重点重大项目和研究论坛。

鼓励校内专家学者将各自的研究领域与国家为侨服务相关重点项目对接,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相关研究项目,尽快形成研究“一带一路”的多个具有侨校特色的优势方向。继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专项资助计划”的申报评审工作,重点鼓励和支持学者将侨务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出版,纳入“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打造华侨大学侨务理论特别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精品力作。成立《海发通讯》编辑部,不定期发布涉及中国海外发展研究的内部交流刊物。发起并主办“福建‘走出去’战略暨闽商财富管理高层论坛”“中国大型企业海外安保和应急管理高层论坛”等,为国家政策的推动提供智力支持。探索与中亚、西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建设科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发布学术成果。

(四)加强适应国家对外发展、交往的人才培养

1.着力抓好境外生招生工作。

一方面特别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招生处,构建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招生政策。对于招生重点国家制定专门对应国别的本科生、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政策;探索形成适合其国情的多渠道、多层次学历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大奖助学金力度,完善华文教育、留学生奖学金体系等,加大力度吸收更多优质生源。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在境外研究生教育。稳步推进已有的与港澳台地区、东亚、东南亚包括日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教育合作,同时集中力量拓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做好境外研究生教学点的建设,构建适应国际新形势的特色鲜明的境外生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境外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境外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科学规范与协调境外研究生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到2020年,计划境外生人数达6000人以上,力争每年出境交流学习的学生700人。

2.广泛开展与境外教育教学交流合作。

稳步推进教师互访及教学相互支持等合作,积极拓展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交换等合作项目。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面向海丝沿线国家拓展反向121项目。适当加大符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需要的工程技术、国际贸易、项目设计、管理和外语小语种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着力培养大批熟悉、了解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到2020年,计划短期培训人数年均8000人以上,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项目超过30个,国际交流项目达到20个,海外交换生数量达到100人。

3.积极拓展面向海外办学。

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继续推进华侨大学泰国分校前期筹备工作,在华侨大学南洋学院(新加坡)已经招生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尽快启动实质性运作。积极探索接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高校和相关机构,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海外合作办学,探索形成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要的多途径、多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培训的模式和机制,争取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超过200所,争取与30所以上大学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教师互访、干部培训、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交流常态化。

(五)促进对外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

1.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艺术交流。

充分发挥和突出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特色,加强海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的历史研究,以海上丝绸之路或相关题材为背景创作乐舞艺术作品。传承中华艺术文化,促进与境外华侨华人艺术交流,积极与越南、泰国、日本、韩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雕艺、陶瓷、漆画、动漫等文化艺术交流与相关产品开发。组织开展面向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书画夏令营,举办中国书画名师讲堂。举办“海丝梦 闽港情”“海丝梦 闽澳情”等艺术展,强化与港澳台艺术界的桥梁或通道;加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研究,面向海外进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篮球运动的海外推广,借助体育的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营造中外友好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支持校篮球队、校艺术团等参加境外华人篮球、音乐舞蹈文化和技术交流活动。

2.积极开展文体艺术教育师资培训。

为东南亚华侨华人办好本科、专科学历文体艺术师资培训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体育培训班、民族传统文化培训等。利用学校文体艺术优势,积极策划国际篮球、音乐舞蹈、文化创意等文化和技术师资交流活动。

3.培训文化传承交流的海外文化骨干。

建设好中华才艺(龙舟)基地、中华才艺(音乐舞蹈)基地,继续办好“中华才艺龙舟培训”“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培训”“海外华文作家培训”等,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培训涵养一批致力于文化传承交流的海外文化骨干。

4.推动海外科技协同发展项目及科研热点研究。

发挥理工、经济、旅游等特色学科的研究优势,开展材料、机械、生物医学、区域经济、旅游等学科特色合作研究,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地区科技协同发展项目,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业界专家学者共同推动热点研究,联合申报国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做好沿线国家及我国急需重点的科技联合研发攻关。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华人华侨地缘文化为主题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举办“东盟国家酒店管理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国际旅游安全学术研讨会”及产业论坛,规划协同发展南海生态公园建设、海洋与海岛旅游,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业发展。建设华人华侨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开展中华传统视觉艺术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传播等研究工作。

5.加强与境外华文媒体的合作交流。

进一步加强与境外华文媒体的合作交流,更好地推进为侨服务宣传工作。发挥学校长期面向海外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生源地为重点,密切与境外华文媒体的交流合作,加强平台建设,畅通报道渠道,扩大境外舆论,提高境外对华侨大学办学和国家、省市地方侨务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充分依托华侨大学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创办的《你好,BTU》中文教学栏目等媒体栏目,利用上星卫视进一步宣传华文教育工作,扩大“海上丝绸之路”新栏目版块在泰国的影响,以此辐射东盟周边国家,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为侨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实施的组织与保障

“十三五”期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期。“十三五” 为侨服务工作的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校上下应高度重视,齐心协力,认真落实,以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得以实现,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侨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实施事关学校为侨服务未来五年的发展全局,学校各级组织、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以及各类群众团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划。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为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最终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二)认真落实,确保实施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贯彻、实施为侨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作为提升我校海内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全校各单位要认真对照规划,制定好本单位的为侨服务计划,形成学校与各单位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加快推进学校为侨服务事业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加强监督

学校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按照规划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学校将通过持续跟踪、公开监督、岗位责任制等方式,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和督促落实。

(四)强化政策保障,推进规划落实

学校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学校要进一步落实《华侨大学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做好为侨服务工作,坚持和推进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探索创新海外办学模式和思路,不断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和办学水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抄送:国务院侨办

华侨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年6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