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事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学校事务 >> 正文

关于印发华侨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6-13    作者:     来源:     点击:

学校各单位:

经校长办公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华侨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华 侨 大 学

2017年6月11日

华侨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

“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中国梦“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阶段,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加速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要阶段。“十三五”期间,也是华侨大学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的基本精神,从华侨大学办学实际出发,结合华侨大学“十三五”规划与综合改革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论指导与发展方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内涵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侨务事业发展、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华侨大学将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大幅度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到2020年,学校总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侨校特色更加突出,为侨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工科优势突出、华文教育特色鲜明、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主要学科、专业在国际、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化办学持续拓展,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和标准逐步完善,服务国家侨务战略、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展。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更高的目标、更优的队伍、更好的举措、更大的成绩,实现学校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学校需要进一步把握和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人才培养

深化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以人才为中心,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理念,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重实践、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全面推进《华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实施工程教育认证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团队合作计划、数字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实践教学建设计划、特色教材支持计划、教学优秀表彰计划等“七大计划”。全面推进相关本科专业国际认证和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与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完善教学软件硬件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慕课(MOOCs)环境下的教学机制改革,试点引进若干优秀慕课课程进行网上教学,逐步探索自建部分慕课课程;实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建设具有侨校特色的数字课程中心,打造智慧学校、智慧教室,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以增加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环节为重点,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大科类培养改革,构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性、创新性教育,推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各类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在实践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境外生管理。积极开展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富有侨校特色、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本科教育评估,完善专业评估制度,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设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并以此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提升。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考核机制,加速推出一批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组织出版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材。

全面推进《华侨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学位点评估、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导师队伍建设、学生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学科和学位点评估为抓手,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优化布局,动态调整,坚持分层次办学和特色发展,确保所有参评学位点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最终评估。围绕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凝练研究生招生培养方向,修订不同学位类型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和培养水平,尤其要积极拓展境外研究生招生,提高境外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导师岗位意识和责权机制,形成导师动态调整机制,评选优秀导师,完善竞争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水平。强化对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优秀新生、学术论坛、优博优硕、创新创业、论文专利、奖学助学等方面实施鼓励政策。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开展研究生课程和案例教学建设,与其他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和联合培养基地,培养“双师型”团队。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严控质量关。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化水平。

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创业特色教育体系和服务平台,加大力度支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实现大幅增长。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培育计划,规划实施“承志”科技文化艺术节,推进金质文化工程。开展“艺术文化季”系列活动,支持举办各种学生论坛,突出学术引领,努力打造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社区教育、管理、服务育人新模式,推进先锋社区、学术社区、文化社区、活力社区、和谐社区“五个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对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指导,加大帮扶力度,引导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根据“一校两生”的实际,探索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的具有侨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学科建设

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出台建设方案,实施新一轮的学科建设计划。加强学科建设调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学科建设布局,加强协同创新,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推动一级学科点建设,所有学科按照一级学科点要求加强建设。优化学科结构,以优先发展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培育发展学科三个层级动态调整为牵引,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成果及重要奖项等标志性成果为建设指标,推进学科内涵发展、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鼓励和支持优先发展学科努力形成完整的国家级学科平台,若干学科进入国内外知名学科前列;鼓励和支持重点发展学科努力形成完整的省部级学科平台,若干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鼓励和支持培育发展学科尽快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具备冲击省部级学科建设相关平台的能力。

完善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学校所有学科均应参加学科评估。强化学科评估和对比分析,实施学科评估排名提升计划。以学科评估为抓手,以学科专业建设标准为依据,凝聚学科方向,集聚人才团队、汇聚科教成果、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学科专业。

加强学位点协同建设,根据国家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最新形势,启动博士点培育工程,推进新一轮一级博士点的培育与建设。

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全力推行基于学科发展的经费预算体制改革,加强经费投入的计划、监督、控制、评价与反馈,切实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与绩效。学科建设基本经费按学科科研服务平台和一级学科为单位,根据相应标准拨付;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实行立项评审制,按学科建设需求度、经费使用率和学科建设成效综合评审拨付。

(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强化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学校围绕增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研整体水平的目标,深化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以支持和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政策为导向,以项目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突出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顺应国际化趋势,全面推动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大力落实《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优势领域,促进学校科研实力较大幅度提高,科研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强化科研团队建设,以学科发展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整合科研力量和研究资源,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夯实科研平台建设基础,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努力提升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层次,争取在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国际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努力构建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平台,形成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实施项目带动,凝练科研主攻方向,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以项目为纽带,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其它重要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项目申报立项数量和质量上都能获得较大提升。

积极打造华侨大学知识经济圈,充分发挥学校的知识、人才集聚优势,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与周边企业单位的合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市、区、校合作,积极探索“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城市社区”三区联动的华侨大学知识经济圈建设,进一步发挥大学知识溢出效应和政府政策扶持效应,为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为地方工业、农业、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等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基地的平台作用,继续深化与地方的合作,积极搭建学校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平台。

学校要以实现科研成果推广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提高为目标,以争取重大项目、形成标志性成果为导向,以整合各类科研资源为抓手,依托学校创新科研团队建设,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共建合作平台,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服务社会工作创新力度,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创新体制,深化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开发推进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研攻关联合体和科研生产协作网络;适当鼓励工科类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锻炼实践,提升工科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与应用,不断提升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研保障工程,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科研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标准,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学校科研平台的数量和层次都有较大提升,争取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平台的新突破。

(四)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吸引一流人才等要求,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挖掘、开发、吸引、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探索国际化师资培养途径,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实施高端领军人才造就计划、学科带头人发展计划、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优秀博士引进计划、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计划、青年教师提升计划,提升高水平人才数量和层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分类考核和分类评价,培养科研型名师和教学型名师,加快打造一支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速降低学校生师比例,使目前生师比偏高的现状得到改善。继续提高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汇集力,在充实师资队伍的同时,通过引进、培育等办法,尽快打造形成一支拥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教学科研拔尖人才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进一步重视对管理干部的培养,加大力度提高管理干部的学历层次,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进管理干部不同岗位轮岗锻炼机制,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继续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境外研修计划,扩展党政领导干部视野,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大学发展需要的管理干部队伍。

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岗位聘任和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探索高校人事制度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努力适应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广泛借鉴其它高校经验,多方征求教工意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适合学校特色和发展实际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的改革。

(五)为侨服务与为国家战略服务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战略构想,学校将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外交战略和侨情侨务形势,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主动融入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全面加强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关系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提供战略研讨和汇聚智识的高端平台,努力打造国家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等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智库。加强华侨华人和华文教育等研究机构建设,整合海内外华侨华人理论研究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努力打造面向国家侨务工作,面向周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社情、侨情分析的高端研究基地,为国家侨务政策和侨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整合各学院、研究院的力量,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华社、华文媒体、华商、华侨华人著名人物等的调查和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加强海外信息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球华侨华人数据库,拓展和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社情分析,开展安全、商务、文化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定期发布研究报告,为海外华侨华人的相互联系搭建平台,为国家外交战略、各种海外推广战略提供必要咨询信息。

依托“全球华侨华人信息中心”和“中国海外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好全球华侨华人网,推进华侨华人远程教育的建设与运营;建立慕课平台,吸引国外从事华文教育的机构加入平台,形成一个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教育的慕课联盟;逐步建立有全球影响力的华侨华人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华侨华人合作联盟、专业运营服务机构等新的组织(NGO)和运营模式,拓展涉外涉侨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继续贯彻“大华文教育”理念,完善大华文教育格局,全面整合华文教育资源。乘“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东风,继续拓展海外华文教育、境外生教育、海外办学,推进华文教育学科建设,加强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开展和实施华文教育的整体水准;努力拓展海外华文教育阵地,进一步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华文教育交流平台。继续落实“华文教育拓展与提升计划”,根据新的形势创新突显华文教育的实施管径、作用、影响等,推进全球范围内的华文教育状况和华校的普查调研,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数据库,打造华文教育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进一步扩展提升海外华文教育层次,构建涵括预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层次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增强学校华文教育管理机构对全校华文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优化和完善大华文教育研究和实施的整体推进工作机制;编撰出版世界华文教育研究报告,建立世界华文教育学校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建设完成华文教育资源展示厅,展示华教资源建设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主动“走出去”融入海外主流社会,着力拓展华文教育海外办学渠道,加强海外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与海外校董和校友的关系,努力建立和推进与当地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与交流合作,扎实巩固已有的海外华文教育阵地,认真拓展推进学校在美洲和欧洲地区的华文教育,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海外的影响力,使学校成为国家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拓展者和主力军。

(六)国际化办学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提升教育开放层次和水平,深化中外学校交流合作的要求,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按照“分步骤实施、分层次推进”的思路,逐步实现“办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管理服务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推动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向深层次、高水平迈进,实现学校国际化工作常态化。积极发挥学校驻外机构和海内外校友在促进学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强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推动形成开放式办学新格局。完善国际化建设激励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各单位参与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积极性,突出学院在国际化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院主体作用,对学院国际化办学工作成效进行全面考核评估。

加大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与培养并举,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加强海外引智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外专局引智经费效益,加大引进外籍专家和教师的力度,提高引进层次,优化引智结构,由引进语言教师为主逐步转变为引进专业教师为主。扎实推进全英文教学专业和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图书资源库等建设工作。加强与海外合作院校的交流,与境外大学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交换机制,稳步增加国际交流项目和国际交换生数量。

积极开展与海外的文化与教育交流。继续保持和深化与泰国皇室、政府及主流社会的联系,加强与东盟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校海外影响力,为学校争取海外生源创造条件。继续发挥好海外校董的作用,办好“世界杰出华人科学家讲堂”,力争经过若干年努力,把该讲堂办成华侨大学品牌项目,发挥辐射作用,为学校国际化办学争取更多优质智力资源。

(七)学校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依法治教的相关要求,学校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华侨大学章程》为依据,优化治理结构,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三大职责分工合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管理运行体系。拓展学校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渠道,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及其它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学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的决策和咨询作用。

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完善多校区办学协调运行机制,注重多校区的均衡发展。继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变管控为服务,不断降低办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人、财、物等办学资源的最大效益。以管理重心下移为重点,探索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基层学术组织的机构改革与建设。以规范管理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校办产业评价体系、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强化目标责任和成本意识,推行预算计划制。鼓励学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更好地服务学校产学研合作。

加快推进以教师聘用制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改革。改革和拓展用人方式,探索建立人员分类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干部不同岗位轮岗制度,促进人员合理流动。探索推行职员制。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分级管理。继续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完善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岗位绩效工资制,探索适应新型人员结构的多种薪酬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与年薪制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分配体系。

三、方案实施的组织与保障

“十三五”期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全校上下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认真落实,以确保本方案各项目标和任务得以实现,推动学校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持续发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各级组织、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以及各类群众团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划。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每位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为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最终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二)认真落实,确保实施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贯彻、实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精神融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代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咨询、多方协调和共同推进工作。全校各单位要认真对照规划,紧密结合《华侨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好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加强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形成学校与各单位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加快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精心组织,加强监督

学校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按照规划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本规划的目标、思路和任务等,提出本单位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同时,学校将通过持续跟踪、公开监督、岗位责任制等方式,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和督促落实,并将执行情况与各单位的工作考核直接挂钩。

(四)推进实施评估,强化监测、引导

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学校要以办学质量监控为导向,着眼于强化学校内涵建设,通过持续开展院校两级绩效评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办学资源,科学规划和宏观调控资源投入力度、投入方式和投入方向,以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效率为目标,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推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职能全面优化和发展。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办学工作全过程绩效评估,通过转变管理思维,变日常管理为及时有效的服务、监测、引导、督促,逐步建立完善立体多维的全方位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不断开掘和激发学校发展的潜力、活力和动力,找准发展差距,校准发展目标,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学校发展。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华侨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年6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