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事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学校事务 >> 正文

关于印发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11-30    作者:     来源:     点击:

关于印发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就业

指导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

华大综〔2016〕136号

学校各单位:

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华侨大学

2016年11月29日

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6〕5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华侨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华侨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围绕学校“国际化、创新型、重实践、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开创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与思路

1.目标

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集聚创新创业与就业的要素和资源,统筹协调、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开放合作,使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在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明显增加,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整体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业技能明显增强,建成功能健全、校内外相融合的创新创业园区,构建较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研究体系,最终建立起富有侨校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品牌。

2.思路

以“建立起富有侨校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品牌”为目标导向,以“有形学院、有形运作”为运作模式,以“小学院、大资源、大格局”为运作思路,做好四个坚持:坚持“普及教育、实践创新、孵化扶持”相结合,坚持“面上覆盖、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三)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逐步突破

围绕党和政府对人才培养质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部署与要求,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根据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要求,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真抓实干,使工作年年有突破、年年出成效。

2.以生为本,通专结合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注重培养创新性思维,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技能;开设创新创业人才实验班,挖掘优秀人才和项目并进行动态扶持、孵化,促进由创意向实践、由实践向市场转化;积极推选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竞赛,优先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有益于社会民生的项目。

3.校企合作,市场导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需要市场来检验,要以市场为导向,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优秀人才;要加强校地互动,增进校企合作,拓展合作广度和宽度,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实践指导,引导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4.内引外联,合作共赢

注重与广大用人单位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新的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和创业帮扶;注重校友资源的积累与维护,使校友资源成为今后创新创业与就业资源的重要来源;注重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在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强大后盾;多方筹措,成立“华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扶持更多学生创新创业。

二、职能定位

1.统筹引领,内涵发展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意见,推动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内涵建设;对内统筹引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改革,求真务实,总结提升;对外开展交流与合作,拓宽渠道,主动发声,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借助外部资源促进工作长远发展。

2.精细管理,服务为先

持续推进“圆梦就业”工程建设,促进毕业生满意就业,提升服务品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聚集以专业教师为主力的优势资源开展理论研讨和课程教学,打造侨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统筹校内和校外园区,争取中央财政和省市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生数据库,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协助学生与相关投资机构建立对接联系,促进项目的孵化成长。

3.协同推进,共谋发展

创新创业学院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教务处在创新创业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学分认定、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开发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常规教学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他职能部门立足自身职责,主动配合和服务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各学院服从学校发展大局,在创新创业特色课程开发、动员专业教师力量、创新创业与就业相关的活动组织和氛围营造等方面给予充分配合支持。进一步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在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创业项目来源、成果对接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学生就业创业。加强各类实习实践基地和平台的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与就业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发展规划

1.探索期(2016.6-2017.6)

对现有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凝练提升,考察学习国内外其他高校的运作情况,借鉴其先进做法,提出科学的发展方案和措施办法;理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共同为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选拔,逐步确定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具体架构,使创新创业课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开展就业创业导师遴选,由教学、管理、专业科研、校外导师等类别组成导师库;建章立制,制定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创业园,逐步完善功能区划并招募团队入驻。

2.发展期(2017.6-2020.6)

制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开展就业检查评估,督促落实就业率目标责任制;争取从2017级新生开始普及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育,2018年成立创新创业人才实验班,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高端项目;建设好功能齐全、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实用性强、校内外相互融合的创业园区,每年孵化100个以上项目,争取5-10个项目向市场转化,园区成为全省高校创业园的典型;建立若干个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在校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建立创业学生数据库,对接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促进市场转化;学生参与“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赛事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

3.成熟期(2020.6以后)

富有侨校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品牌逐渐形成;建立体制完善、沟通顺畅、协调有力、机构合理、队伍活跃、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每年通过创业园孵化成功的科研型、创新型企业1-3家,创业园争取建设成为国家级典型园区;实验班教育成果显现,学员具备全面的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力日益增强;力争在2025年左右,有1家从创业园孵化的项目成为行业代表或成功上市;“华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总规模达300万元以上,实现良性循环;与10家以上校外创业园区或众创空间建立稳定联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对接帮扶。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改革方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制度和保障措施,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内涵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目标导向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为指导,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通识教育和实验班教育相结合,注重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价值观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华园先锋。

2.教育理念

第一层面:意识启蒙。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赛事、创业沙龙、企业走访、就业创业文化节等活动,让大学生主动走进创新创业;通过邀请创业校友、知名企业家、知名投资人等人士,以宣传创业成功典型、创新标兵等为主的讲座或报告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并产生触动。

第二层面: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品质、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在团队协作、公共关系、风险竞争、法律契约、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层面:精英培养。实验班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顶端,目标是通过专项培训,强化学员的创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创业项目的市场转化。学校将在专业指导、资金扶持、教师科研项目对接等方面给予更多帮扶。

3.平台建设

(1)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

建设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形成稳定的教学资源库,加强与外界联系,加强科学研究,使教育资源与时俱进,满足学生需求。

(2)专业应用人才培训体系

依托职业技能鉴定站、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和各类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力,为创业做好能力铺垫。

(3)创新创业实务咨询平台

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平台,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集公司开户手续办理、工商税务申报、银行贷款申请、风险评估、公司开业咨询、法律事务咨询等业务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平台。

(4)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平台

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众创空间等单位的联系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切身了解和体验创业过程,为投身市场做足准备。

4.课程设计与教学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必修课程“双开发”,即学校开发基础课程、学院开发个性课程,学校开发若干基础课程,各学院根据本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原则上开发5门以上创新创业类特色课程。学校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为大学生提供有益补充。经过若干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总课程达200门以上。探索慕课、在线直播课、网络公开课等模块化与专题性相结合、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探索出版理论新颖、实操性强的校本化教材。

(二)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于全校上下一心,以生为本,创新管理方式,拓展就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引导,整合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1.就业管理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统筹协调全校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督促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每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3%、年终就业率达96%;进一步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计划,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全方位助力毕业生就业;进一步健全“领导小组全局统筹,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推进落实,学院部处全员参与,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格局,每两年开展一次就业创业工作检查评估,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2.就业指导

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携笔从戎、服务基层,在基层建功立业;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早规划、早行动,实现早就业、好就业;开展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确保毕业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依托就业创业文化节和相关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3.就业市场

牵手政府,积极争取更多有利资源;校企互动,继续“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专场招聘会、大型综合性招聘会、校董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星期二人才市场招聘会等多形式、多元化的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关注和推动境外生就业创业工作,帮助境外生拓展岗位、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4.就业服务

依托职业技能鉴定站、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平台,开展营销师、职业经理人、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有益于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职业工种;主动关注“双困毕业生”,精准帮扶,开展就业援助,实行目标式、一对一的动态帮扶;开展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对一”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涯发展和求职创业过程中的困扰和疑惑;进一步加大对“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服务工作,落实奖励制度。

5.就业宣传

编制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开展毕业生工作研究,分析需求状态、社会职业变化趋势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全面、客观地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相关成果;通过编制《就业简报》等形式,及时发布最新的就业数据、就业资讯、就业动态和相关就业政策;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宣传学校就业创业工作。

(三)建设大学生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园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由创意向实践转化、项目实体孵化及成果展示的重要场所,要高度重视创业园的建设,将其作为展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窗口。

1.引领创新创业

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政策落实,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快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

2.实践体验

通过在园团队或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带动,营造校内创新创业氛围,在园区内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讲座、企业家论坛等活动,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

3.创业培训

通过创业实务辅导,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省市及各地出台的有关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各项手续办理流程,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企业开办筹备与注册程序,推动实现创业项目落地实施。通过创业知识培训,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创业技巧和相关经营管理知识,指导科学合理地选择创业项目,提高创业能力,减少创业风险。

4.项目孵化

吸收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开展项目孵化是创业园的核心功能之一。要做好基础设施配套与完善工作,加大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项目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创业团队发展方向,配备创业导师,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向市场转化和融合。

五、组织与保障

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凡是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都要给予大力支持、优先保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涉及学校发展全局,要充分认识做好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的大局上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统筹资源,抓落实、促实效,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得以实现。

2.科学规划,加强监督

要根据《华侨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深刻认识在新常态下,如何丰富和拓展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内涵建设,科学地规划总体目标和阶段任务,加强对国内外知名高校在该领域的考察学习,汲取精华,使其内化为学校的工作推力。重视对工作的推进落实,强化对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落实。

3.统筹协调,精细管理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各单位要根据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自身工作职责,通力配合、全力支持,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全校一盘棋地开展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

华侨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6年11月29日印发